【战疫故事汇】澳门37000Cm威尼斯2018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战疫故事汇”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7-13
平凡亦不凡——“抗疫”与我们
一、抗疫与返乡
很平常的一天,像平时一样刷着微博,疫情爆发的新闻爆炸式的出现在眼前,那一刻的感受我记忆尤深,慌了也怕了。慌,是一时的不知所措。怕,是我从爆发地返家却在还未有新闻时无意接触了路人、亲人。我担心自己更担心无意中连累了别人,于是时刻关注疫情动向,心慌不已。自看到新闻起,便不再出门也不敢出门。看到大学生参与村庄抗疫志愿活动,很想参与,但自身也在隔离观察中。我所做的事,很少也很小。主动上报自己及家人的信息、有过接触的人、返乡的车次、每天的体温及身体状况;关注家人的身体、监督家人尽可能不外出、不与邻居接触、必要外出时做好防护、对家里做好每日消毒;身为疫情爆发地的返乡人员得到了多方人员的问候和观察,也借此向朋友们辟谣,劝诫不相信、不传播不实言论,缓解他人恐慌与不安。
作为一个从武汉返乡的“高危人员”,从到家的第一刻开始就被格外关注——村干部送口罩、上门测体温,附近邻居相互帮助,朋友亲戚每日问候……都让我感受颇多,发现自己并没有被冷落,而是一直被温暖。我想说一下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几件事。第一个是关于村干部的故事。因为乡里出现了疫情,村干部每天都奔赴在防疫的第一线,路口站岗,挨家挨户送消毒液、生活物资,整天都劳碌奔波在外面。另一个是关于一位偶然结识的服装店女老板。1月23日晚上,偶然在朋友圈刷到校友转发的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接受捐赠的公告,在家隔离的我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也就顺手转发了这两张公告。那段时间,武汉以及全国各地各个医院的医疗物资十分紧缺,所以也没有报有太大的希望。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就有人私戳我,问我我们这边的口罩很紧缺吗,说她家里还有几百个口罩可以寄给我们,并告诉我说要是还有什么需要她也可以买了寄过来。当时看到她说的,隔着屏幕,我激动得差点哭了出来。正是这两件事情,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万众一心,何惧疫情?
我是1月9号坐火车从武汉回家,之后居家自我隔离而没有从事直接的防疫工作。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自己不出门就是对于村民最大的保护。老家地处河南乡村,这边村子里的大喇叭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用方言宣传防疫信息,提高村民安全意识。我也把自己的出行轨迹上报给了村民委员会主任,每日量温度计记录体温,配合村里医生的工作。
我在1月10号从武汉回到重庆,1月16号开始居家隔离,1月23号武汉封城。我在家中一直待到四月中旬才再度出门。居家期间,最初的半个月我都待在个人卧室中,减少与父母的接触。那阵子我出现感冒症状,一直低烧不退且伴有咳嗽,尽管去医院检查后初步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还是很担心影响到家人。疫情初期许多情况并不明朗,本着以防万一、未雨绸缪的心态,我从1月20号开始每天记录自身症状和家人每天2-3次的体温测量,这个行为一直持续到2月15日。此外,社区的工作人员于1月末联系到我,我配合他们每天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反馈自身情况,也通过他们了解更多关于社区防疫的更多信息。在各种疫情信息四处流窜期间,我做到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咱们的政府和党始终坚定信心,只传播并转发官方发布的信息到家族群和重庆疫情交流群;当家人从别处得知不知真假的消息时,会查询信息来源并仔细辨析,告诉家人别轻信不可靠的信息;当朋友圈或微博针对疫情中的某事件议论纷纷时,不发表违背党和国家立场或者个人主观情感过重的言论。随时关注着疫情的四方动态,绝不发出有悖于理性和党性的言论。
我是1月14日从武汉回到贵州老家,我将把自己隔离起来,不与外人接触,同时我也通知了外婆一家这段时间在家隔离,他们都表示理解,改掉了自己平常喜欢串门的习惯。转眼间就到了春节,往年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大家族的人都会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家族群里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究竟要不要来我家拜年,年轻一辈坚持反对,而老一辈的人却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眼看大家难以达成一致,我就把我们家年轻的这些亲戚单独拉了一个群,然后让他们分别去劝说家里的长辈,还发了一些因为聚会引发感染事件的新闻到群里,引起大家的重视。最终,拜年计划在我们的努力之下终止了。
二、抗疫与行动
我意识到很多抗疫一线的医院是缺乏物资的,而且捐款要捐对才能有所帮助。澳门37000Cm威尼斯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20年1月24日发起了捐款,让我眼睛一亮,感觉自己找到了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的途径。24日晚我尝试多次登进该捐款界面,无奈人流量太大实在进不去,多次无果后我设置了凌晨3点多3个闹钟,那时觉得凌晨三点大家都睡了,人流量一定会下降的,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顺利的捐出了自己的2000元,忽然觉得自己心理的焦虑得到了缓解。当天一个学妹忽然给我转了88.88的拜年红包,我问为何?她说这是为了感谢我多次回答她的考研问题,我觉得我只是顺手帮了一下而已,她却将之放在心上,这份心意已经让我很感动了。禁不住学妹的再三要求我最终收下了那份“谢礼”,看着这88.88的余额,我觉得有人比我更需要它,所以我于当日再一次打开了募捐页面捐出了这份“谢礼”,希望可以把这份温暖与感动传递下去。
二月时还是农历腊月,天气因为疫情而更显寒冷,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正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各社区开始招募志愿者,听闻这一消息时,我堂弟的父亲立马报了名,接着,还在准备考研的堂弟也紧随其后,父子俩一起并肩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寒冬腊月里,我觉得很是辛苦,堂弟却说不累。我想这不仅是由于他年轻身强力壮不觉累,更是由于他帮助他人的热忱所致。因为在志愿工作中表现突出,堂弟及其父亲的抗疫事迹还被我市的官方网站报道(附图如下)。有弟如此,与有荣焉。
母亲作为社区抗疫工作者,终于有机会好好领略此处的风景。从寒冬到初夏,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母亲一早就“提枪(测温枪)”上岗,在那条十字路口一站就是一天。我从未想过,瘦小的母亲会像一个边防战士一样,顶着疫情的风险,风雨无阻地守卫在我们每天经过的、毫不起眼的十字路口。我也未曾想过,这样的情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所有“路口”上演着。或许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从未退缩过,众志成城,并不是一句口号而已,而是由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的,坚守在“路口”的人实现的。正是这样一个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默默坚守,聚沙成塔,让我们的民族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我叔叔是退役老兵,在这次疫情中,他毅然决然带领他昔日的战友们筹备物资,积极捐款、捐农产品物资到我们当地市中心医院,为奔赴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营养食材,为他们购买生活物资等等。因为他的光荣事迹在我们当地被广为传开,因此也被新闻网站积极播报和转发,从而鼓舞更多有志人士参与到这次疫情行动中来。(附图如下)
我的父亲,一个五十多岁的普通农民,平时也没有勤洗手的习惯,然而在这个春节,只要出门买菜或者干任何事情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手,父亲对我说,特殊时期,国家让咱干什么咱就干什么,让咱怎么干咱就怎么干。大年初六,父亲告诉我,如有机会,让我一定要做好防护去一线采访。后面的话父亲虽然没有再说,但从他坚毅的眼神中看出,他希望我这个新闻工作者在困难时期迎难而上。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姑妈一家的所作所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年初三,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姑妈接到了刘官乡政府打来的电话,询问她是否能回到机关食堂,负责政府80多位工作人员的饮食,无论答案如何,她们都充分尊重姑妈的意愿。其实当时的情况,这项任务无疑是艰巨且有风险的。首先是做饭的原材料问题,农贸市场没有开门,只能依靠当地零散种庄稼的农户,价格也会比平时贵了一倍;其次是助手问题,因为政府吃饭人数较多,还需要找两个助手,可平时和姑妈搭档的助手早已经放假回了老家;最后是小孩的看护问题,她去年刚生了二胎,年仅一岁的小表弟在姑妈走后只能由姑父照顾,但是姑父平常忙于工作,基本上不会带孩子。可当时的姑妈还是毅然决然的接受了这项任务,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学历程度只有初中,平常也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她只是单纯的觉得,不能让这群因为疫情防控工作临时上班的工作人员饿肚子。大年初四,姑父把姑妈送到了乡政府,连同那一车从周边农村地区好不容易买到的高价蔬菜和猪肉。找不到助手,姑父利用自己的人脉网,多花了1000多块钱,终于请到了两位愿意此时上班的妇女。至于照顾小孩,在姑妈手把手地临时突击指导下,姑父勉强能够应付。整个过程,姑父无条件地提供了场外支持和精神帮助,这给姑妈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助力,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吃到了安全卫生的食堂餐。姑妈一家都是人民群众中普通的一员,他们的事迹也没有多么的惊天动地,但是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善意不分大小,只要有一颗奉献的心,微小的举措同样能给别人带去力量。这次疫情到目前为止取得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的胜利,是普通人的胜利,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都是英雄。
作为一名从武汉地区返乡的学生,我在得知武汉疫情出现人传人的情况之后,自觉向村委会报告自己的行程情况,自觉居家隔离十四天,深入了解新冠疫情的相关知识,并主动向家人、邻居告知相关知识,提倡大家不要串门,减少聚餐,并坚决从自身做起,监督父母测量体温并居家隔离。隔离期满后,我通过线上的方式,努力向周围的亲戚、邻居交流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相关情况,不要惊慌,做好自我防护。我有意向参与社区相关服务工作,但因部分原因,最终我还是通过线上普及相关新冠肺炎的知识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疫情防控战,并积极通过各项消息渠道,为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筹集资源,个人主动捐款,希望为此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人们的生活早日恢复秩序。
虽然我身处于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但在整个疫情期间,我的生活是比较平静的,身边也没有出现疫情的现象,这都归功于村委会的一个严格管理,定时检查,及时预防。我也是时刻关注全球的疫情情况,在此次疫情期间,我做到了严格遵守党组织,学校和村委会的要求,不四处走动,不给党和组织添麻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三、抗疫与致敬
作为一名“在鄂返乡”的学生,在具体疫情防控过程中,我接触到并感触最深的是两类群体。第一类是各地方医院发热门诊紧急召集的医护人员。在非武汉地区,除部分医护人员援鄂外,还有大量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初期戴着普通口罩承担起了极其繁重而危险的任务,为普通民众保驾护航,令人动容。第二类是各地方社区和乡镇等基层工作人员。疫情爆发中期,大量日常细微工作都要靠政府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完成,如街区隔离布置、民众具体生活问题的解决、重点隔离人员的沟通等等。可以说,社区和乡镇等基层工作人员真正承担起了非疫区和非确认感染人群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实际执行者。从广大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到社区乡镇等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的挺身而出,使我们普通民众在疫情期间真正安稳下来,感受到了祖国和社会的温暖。
疫情防控期间,我所在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上门派发疫情防控宣传单,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定时在楼宇间做消杀防疫工作。小区路口也设置了防控站点,严格进出入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打动了我。我深深为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的切身关怀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党中央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心与魄力。
随着疫情逐渐深入,我与家中长辈关于疫情的争论发生了转机。嘴硬并拒绝戴口罩的中老年人们,忽然开始调转他们的舆论风向。家里的老人不仅主动戴上口罩,甚至成为了疫情宣传的排头兵,相互打电话告诉对方,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别往人多的地方去。我震惊于这种改变,但是后来发现,这种360°的大转变其实是有契机的。广播循环播放、教育局通知家长、信息轮番轰炸 “教科书”级别的硬核宣传直接推动了中老年群体观念的改变,河南村民委员会主任也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村民委员会主任通过大喇叭“怒骂”仍在聚堆、串门村民的音频,村庄劝返外村车辆、劝返外村拜年串门人员的小视频,仅在抖音APP上点阅量就达几百万,更是微信群的爆款。这波音视频与早前的河南劝返图片一起,塑造出了河南硬核防控第一省的印象。河南模式被复制,同类劝返、封路段子在网上流传。同样流传的还有四川公务人员劝阻群众聚堆打麻将,各地社区工作人员敲锣打鼓、拿着扩音器宣传防疫知识等视频。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的影响,全国各地进入紧急状态,进行了一场与新冠病毒展开殊死较量的全民抗疫战争,最终,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我们可以发现,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两个月内,除了不能外出,人民的基本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这些呢?除了国家的富强和措施的有效,确保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还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就我们村而言,基层党组织不仅肩负起抗疫任务,严防人员流动,对由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还积极承担起村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采购任务,送菜、送粮上门,解百姓生活之忧。在我居家隔离期间和隔离结束后,一直都有村医上门量体温。有一天早上下了大雨,我以为他们不会来了,毕竟一天不测体温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没想到村医依旧穿着防护服挨家挨户对由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不曾间断。我想正是有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抗疫队伍冲锋在前,我们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抗疫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疫情中,我听到的最感人的话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这里,致敬所有的抗疫人员!因为有你们的负重前行,用生命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