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访澳门37000Cm威尼斯朱传棨教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6-28
【受访者简介】朱传棨,男,1928年生,山东滕州人。澳门37000Cm威尼斯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顾问,中国墨子学会顾问。1953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5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在冯友兰、周辅诚、任继愈三位名师指导下进修中国哲学,1958年到澳门37000Cm威尼斯哲学系任教。著有《〈反杜林论〉哲学编学习纲要》《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论稿》《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论稿》《墨家思想研究论稿》等,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简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解读》等近10部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承担了“七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科研项目。朱传棨教授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有独到的研究。2020年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录制了《卓越的恩格斯》(上下集)电视片,朱传棨教授是该电视片的学术顾问之一,并在该片下集中接受专访,讲解了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6期
【访谈人简介】康晓静,澳门37000Cm威尼斯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恩格斯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自然辩证法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以举办学术会议、撰文等多种方式,探讨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地展现了恩格斯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开掘恩格斯的思想,推进恩格斯思想的研究,这既是21世纪恩格斯思想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基于此,康晓静对国内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专家朱传棨教授进行了访谈,围绕如何深化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研究这个论题,进行深入讨论。
一、建构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的新范式
康晓静:朱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发表了大量研究恩格斯生平和学术思想的论著,阐发了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展现了恩格斯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其中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您能不能基于此,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深化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研究?
朱传棨:如何深化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大课题,它涉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解答。
在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中,曾经出现过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同一论;一种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论。这两种研究范式在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的同与异的关系上各持一端,看似对立,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机械地看待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其结果都走向了否定恩格斯哲学价值的道路。先看同一论的研究范式。同一论的研究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早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的特点是以恩格斯与马克思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为由,只承认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一致性,而否定两者的差异性。这无疑会妨碍人们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比如,我们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就是按照这种研究范式书写的,而从这些著作中,我们是很难读出恩格斯哲学的个性特征和独特价值的。再看差异论的研究范式。差异论的研究范式区分了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差异论提出的本意是只承认马克思哲学,否定马克思之后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也包含否定恩格斯与列宁的哲学。很显然,在这种研究范式下,人们是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把握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的,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因此,我们今天要深化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就需要扬弃这两种研究范式,建构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的新范式。这个新的研究范式就是把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置于人类思想史的语境之中,辩证地看待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创造上肯定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从思想史创造的规律上研究恩格斯哲学的个性特征,阐发恩格斯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与发展的独特贡献。
康晓静:朱老师,您提出要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理解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关系,请您具体分析一下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的辩证关系。
朱传棨:我认为,在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上,一方面要从思想史创造的规律上讲清楚恩格斯哲学的个性特征。我们知道,在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个大思想家的思想都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恩格斯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当然也不例外。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个性特征与他的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恩格斯早年遵从他父亲的意愿去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在那里,恩格斯接触到最早的大机器生产,接受并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和调查活动对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从对工业的研究和对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中提出历史是工业的历史,创造了批判的历史观念;其次,他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来批判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创立了融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工业、工人阶级的斗争于一体的理性哲学,突破了旧哲学的理性结构。有的学者常常把这一理性结构的首次阐发归功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这是恩格斯最早提出来的。这两点贯穿于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始终,构成了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个性特征。
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来看,恩格斯的哲学始终是围绕着探究人类历史规律,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个主题展开的,而这个主题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制定的,是他们共同的事业。这一点决定了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一致性,表明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差异只是表明了两者各有自身的特点,并不表明两者的对立。相反,正是由于有了各自的特点,才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知识结构上的互补和研究中的分工合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恩格斯早年的著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就对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马克思写作《资本论》也得到了恩格斯的许多帮助,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发表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在哲学领域,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了《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之后,恩格斯与马克思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例如,1848年革命后,在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完善上,马克思侧重于对法国革命的理论总结,恩格斯则侧重于对德国革命的经验总结,但总结得出的结论和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完善却是一致的。再如,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恩格斯比马克思开始得早,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研究的具体学科门类也多。马克思大量从事地质学、进化论及数学方面的研究,恩格斯则对当时所有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都作了研究。但两人研究的目的则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揭示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把自然科学的基本论点融入科学的世界观。如果我们运用这一观点来研读恩格斯的著作,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中,还是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恩格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同时又与马克思分工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创立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有机结合,就是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证明,那种以差异论来否定恩格斯哲学价值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二、以宗教批判为切入点探寻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
康晓静:朱老师,您在论述恩格斯哲学思想形成过程时,建构了一个新的视角,这就是,以恩格斯的宗教批判思想为切入点,探寻恩格斯的理性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请问,我们为什么以及应当如何把宗教批判与哲学批判结合起来考察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
朱传棨:我们知道,恩格斯和马克思开始从事哲学研究时的德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宗教问题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必须面对的问题,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都是通过宗教批判完成自己世界观的转变,进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因此,我们要研究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要了解恩格斯理性哲学的个性特征,就不能简单地用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语句来表述,而必须历史地考察恩格斯对于宗教的态度,阐明恩格斯是如何从摆脱宗教信仰到批判宗教,进而创立他的理性哲学的。而且,不只是要把宗教批判与哲学批判结合起来,还要与政治批判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恩格斯的社会实践考察他的理论活动,这才能够完整地勾勒恩格斯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揭示恩格斯理性哲学的个性特征。具体地说,恩格斯的宗教批判同他的实践生活、世界观和政治观的形成过程是分不开的。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从摆脱宗教信仰到批判宗教、到哲学思想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对家庭的憎和爱的矛盾生活中向往自由,鄙视宗教虔诚主义的伪善,但还未能从正统宗教信仰中解脱出来。恩格斯的父亲是当地学监和教会学校的校长,是革新教区的教会负责人。在父亲的严厉管束下,恩格斯深感虔诚主义扼杀了人的一切,对基督教义的精神枷锁极为憎恶。母亲和外祖父对他循循善诱的教诲,不仅使他感受到了家庭中的幸福,而且为他向往自由的美好世界给予了启迪和帮助。此外,恩格斯向往自由从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活中也受到了激励,特别是乌培河谷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环境,时时促使他去关注和思索复杂的社会生活。在“青年德意志”的“时代观念”影响下,恩格斯写了第一篇政治评论性文章《乌培河谷来信》,深刻揭露了乌培河谷一带社会生活的种种黑暗面,抨击了宗教虔诚主义的伪善,驳斥了先天论的荒谬。
第二阶段是在信仰与知识、宗教与理性的矛盾中,告别了宗教信仰。写作《乌培河谷来信》时,恩格斯虽然揭露了宗教虔诚主义伪善的面纱,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圣经》和理性的矛盾,使恩格斯真正认识到《圣经》和理性的矛盾的,是1835年出版的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在《耶稣传》中,施特劳斯从各个方面对《圣经》中一些神奇故事所作的具体分析和生动批判,启迪了恩格斯,使他认识到《圣经》中关于耶稣救世的神奇故事不过是人们的传说,并不真实,从而动摇了他对基督教的信仰。于是,恩格斯开始从理性、科学与现实来重新考虑耶稣的生平和《圣经》中的故事,发现了其中的许多矛盾。在这一思考中,恩格斯着重考察了宗教教义同理性、科学之间的矛盾,认识到这种矛盾是根本性的矛盾。此外,科学和现实的实际生活也使恩格斯认识到基督教的原罪说、赎罪论的荒谬性,他以生动的现实事例批判了原罪说。在发现了这些种种矛盾和谬误之后,恩格斯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更加怀疑了。之后,他庄严地宣告:自己告别了宗教信仰。
第三阶段是在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中形成了科学无神论。1841年,恩格斯在反对谢林启示哲学的斗争中受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宗教观的积极影响,彻底地转向了无神论。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费尔巴哈在书中反对宗教和神学把世界二重化,认为天国、彼岸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是不现实的。恩格斯接受了这个观点,认识到世界本来就没有天国与尘世之分,只是到了中世纪才被人为地分为天国与尘世,因此,宣扬什么天国与尘世区分、人与神的差别及矛盾,并把它提升为思想原则,是极其荒谬的。这样,恩格斯就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彻底地树立起无神论的观点。从1842年3月之后,恩格斯在《莱茵报》上连续发表了许多政治性文章,抨击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他尖锐指出,威廉四世所力图建立的国家“就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进而揭露、批判了其反动实质。他坚信革命必将到来,普鲁士国家的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基督教神学必将被人民革命的力量彻底摧毁,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国一定会实现。这一坚定的态度构成了他的无神论思想的精华。1844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的神学公式。在他看来,共产主义和宗教神学是完全不相同的,共产主义学说不是宗教教条,共产主义运动不是教派的迷信活动,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天国。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恩格斯着重批判了卡莱尔的神学宗教观,深刻揭露了卡莱尔鼓吹有神论和主张历史倒退论的荒谬,并进一步指出,宗教的荒谬性在于轻视历史,无视人类历史的现实发展。
第四阶段是1844年之后与马克思共同建立了与实践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相一致的科学宗教观。1844年秋,刚24岁的恩格斯在巴黎同马克思会见时,商定并着手合作写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仅就恩格斯执笔的部分来看,他的科学宗教观表现得非常鲜明:第一,他尖锐地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兄弟的倒退,即以神学的观点背弃和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第二,他揭露了鲍威尔兄弟对费尔巴哈的“征讨”没有任何新东西,只不过是其宗教神学观点更加进一步暴露而已,并以科学的无神论批判了鲍威尔一派的宗教神学观点。这两点充分表明,此时的恩格斯不仅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宗教观,而且成功地运用这个科学宗教观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观,确立了自己的理性哲学,即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之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宗教的社会根源、宗教的本质和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等系列问题,对他的科学宗教观作了理论的说明和科学的论证。此外,恩格斯还在《德国农民战争》《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启示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等论著中全面地阐发了他的科学的宗教观。这些都成为唯物史观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学说的独特贡献。
朱传棨教授
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
康晓静:差异论者认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这两部著作,表明了恩格斯哲学的自然唯物主义倾向,并以此否定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价值。对此,您怎么看?
朱传棨:这里存在一个从什么视角来阅读《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这两部著作的问题。差异论者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阅读这两部著作得出了恩格斯哲学具有自然唯物主义倾向的结论,但是,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阅读这两部著作,我们就会看到,这两部著作同样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并且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根本一致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解读是不同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是指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视角,这个视角的特点是以物质本体论来解读《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当然会把《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看作阐明自然唯物主义原理的著作。与之不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是以历史辩证法来解读《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会把《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看作是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著作。我认为,在这两种视角中,后者才是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本意。我的这一观点是有文本根据的。这个文本根据就是《反杜林论》的第一章“概论”和恩格斯于1892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的英文版“导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其实是《反杜林论》的第一编第一章和第三编第一、二章的内容。在这部著作的英文版“导言”中,恩格斯写道:“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又说:“‘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这个观点与《反杜林论》开篇第一章“概论”中强调的严格按照“彻底发挥唯物主义”原则,即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原则,历史地考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地分析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和发展、阐明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揭露并批判这种学说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根据这些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视角下的自然唯物主义理论的著作,而是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辩证法的著作。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只有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才能读懂这两部著作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康晓静:朱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一下何谓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重新阅读和领会《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这两部著作的思想?
朱传棨: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主要是指历史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不仅仅是考察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同时它也是考察自然现象,揭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的方法。事实上,历史辩证法的创立与用历史辩证法考察历史现象和自然现象,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为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之前,历史辩证法的创立主要是通过考察历史现象,研究历史规律实现的,其中包括了对工业、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这一系列研究的伟大成果;《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主要是通过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及其规律,并将其提升为思维科学的高度来丰富历史辩证法,论证历史辩证法的普遍性。这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自然科学的成就,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及其规律的理论价值。这一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和《自然辩证法》中都作过明确的说明。
在《反杜林论》的序言中,恩格斯写道:“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可是对于自然科学,我们只能作零星的、时停时续的、片断的研究。因此,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有时间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像李比希所说的——‘脱毛’,八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上面。”[3](P13)从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中,不难看出,恩格斯在这一时期研究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目的,在于完善他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历史辩证法,因此,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对杜林的自然哲学的批判和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的阐发,都应该看作是在进行丰富他和马克思共同创造历史辩证法的工作。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主要是从理论思维的高度丰富他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历史辩证法。在《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导论”中,恩格斯论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思维变革的伟大意义,论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对于打破近代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伟大意义,论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地理学、细胞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出现对于现代辩证思维形成的意义,指出,正是这些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思维科学成为了历史的科学,证明了历史辩证法的科学性。据此,他阐发了思维科学的历史辩证法的特点和性质。他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本着这一观点,恩格斯比较分析了人类思想史上出现的三种辩证法形态:一种是古希腊哲学的辩证思维、一种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一种是他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恩格斯强调,他和马克思创造的唯物辩证法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辩证法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可靠基础之上,并且是对现代自然科学规律的抽象。进而,恩格斯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相互作用中论述了自然科学的三大规律和范畴,说明“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此外,恩格斯还论述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运动形式。在论述从自然界的运动到社会的运动形式的转化时,他批评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反对用生物运动的规律来说明人类社会的运动,也批评了政治经济学家把劳动说成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提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的观点。恩格斯将这一观点贯穿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从劳动与自然界变化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阐明了劳动对于人的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了人的劳动对于自然界的依赖性。在阐明劳动对于人的形成的作用时,恩格斯强调劳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断裂点,阐明了劳动对于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在指出人的劳动对于自然界的依赖性时,恩格斯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两次提升”的思想,强调人要从必然王国进到自由王国必须经过两次提升:一次是学会“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过程的干预所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一次是学会认识我们的行为“在社会方面的间接的、较远的影响”。这个思想是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最高成就,恩格斯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他的历史辩证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些思想亦是他的历史辩证法的完整表达。从今天来看,这个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值得提出的是,恩格斯不仅重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而且还与马克思一样,强调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变革的作用。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在称颂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后,专门指出了马克思看到了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看到了每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次新发现,都会对工业、对历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这里,恩格斯既是对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的一种称颂,也是对自己的科学技术观的表达。如果把这一思想与《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这两部著作中的历史辩证法思想联系起来解读,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来研究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辩证运动,从中提炼出自然界的、社会的和思维的规律,可以丰富历史辩证法。
四、时代的变化与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康晓静:在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中,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也成了“差异论”的文本根据。伯恩施坦曾经以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来制造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立,以此否定马克思的革命学说,当然也否定恩格斯先前的革命学说;一些主张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差异论”的学者也以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来区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恩格斯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哲学,从而否定恩格斯的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于这些观点,您怎么看?
朱传棨: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也有一个建立新的研究范式的问题,这就是,要从时代的变化与新问题的提出的角度来思考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按照这一研究范式,我把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的研究归结为两个问题:第一,要肯定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是有变化的;第二,要阐发这个变化与他早年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
我先讲一下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逝世之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进入繁荣时期。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看待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如何看待无产阶级革命,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新问题。恩格斯要领导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不能不研究这些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变化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观点。在这个时期,恩格斯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一些显著变化:资本主义开辟了殖民地市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神奇般的速度;资本家为了追求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为了保持和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工人阶级的要求和反抗采取以缓和的办法来处理,作出一些让步,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从而增大资本,形成垄断力量,等等。而对这些新变化,恩格斯改变了原来认为的资本主义制度会迅速崩溃的观点。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英国和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比革命的反抗显得更为有力量,就连工业落后的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如此;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所造成的工人极度贫困、小生产者大批破产、社会动荡等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连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也被人们习以为常,看成是自然的事情。总之,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进入相对稳定、和平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恩格斯也看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推行议会民主制,实行普选制。为此,晚年的恩格斯十分重视研究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制度,他在执行马克思的遗言而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不仅详细考察了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国家的类型、实质和职能,分析了国家的消亡等问题,而且还着重考察和研究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特征和形式,阐明了它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它推行议会民主和普选制的意义。1895年5月,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又具体地说明了使用普选权的积极作用,一再阐明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或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些东西。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恩格斯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变化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思想。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也带来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当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面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出的这一新问题,恩格斯提出了三个新观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者要向无产者和革命者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不能只是直接面向广大工人群众,更重要的是面向工人运动骨干的领导层。第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因其自身基本矛盾的作用,是处于经常变化和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恩格斯还认为,要使“经常变化和改革”着的社会主义社会日益发展,除了坚持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这个主体外,还必须积极扶持和发展小生产者私有制经济和个体农民,因为真正的、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要经过允许小生产者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得以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更应如此。第三,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基础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恩格斯的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果我们把恩格斯这一时期面对资本主义新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而提出的新观点结合起来看,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恩格斯在这一时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新变化,提出了新观点,但是,他并没有改变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更没有修改他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而是丰富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真理性。
康晓静:刚才您提到恩格斯晚年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认识,使我们了解了晚年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变化。您能不能进一步举例谈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恩格斯提出的新思考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朱传棨: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哲学作出了很多创新发展,其中“合力论”的思想是重要的一部分。“合力论”是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提出来的,凝结了恩格斯晚年对于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他和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新思考。
就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而言,19世纪末的地理学、地质学、细胞学、达尔文进化论等科学的发展为人们认识自然界的运动和社会运动提供了一幅有机发展的复杂图景;就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发展而言,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国家和人的思想、观念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日渐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在研究自由资本主义时单单从经济运动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运动的规律已经显得不够了,必须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客观规律与人的作用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加以思考。恩格斯将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就提出了“合力论”。从这个角度看,“合力论”就是恩格斯的有关社会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这个理论的基本点,是把历史当作一个复杂、充满各种矛盾而又互相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是有规律可循的统一过程,具有系统综合性、目的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在系统综合性的特点上,有三点体现:一是从历史合力的产生看,它是由人的特殊生活条件决定的,不同的生活条件决定着不同的个人意志和愿望的要求;二是从历史合力的构成看,它是由人们的相互交错的力量形成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每个单个意志的力量都融合在总的合力中,但其中处于历史事变中心的领导人物的意志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是从历史合力的运动趋势看,单个意志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就引出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分力,并进而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总的结果即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或发生历史事变。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合力是众多分力有序性的有机结合而成的合力系统。对于历史合力和各个分力的作用,既要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又要对各个分力综合作用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作深刻分析。第二,在目的性的特点上,历史合力系统有且仅有一个目的,即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地由初级形态向着更为进步和文明的高级形态发展,由不完全成熟性的形态向着成熟性的形态发展。第三,在自身的特殊性特点上,有三点体现:一是历史合力系统具有整体性,其作用是综合性的。历史合力系统的整体性及其运行的方向制约着和规定着各个分力的作用及其所处的地位,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其活动方向又积极影响着总的合力的运动和发展。二是历史合力系统具有多层次性。仅就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合力系统看,至少有四个基本层次面:基本动力、持续动力、必要动力以及最终动力。三是历史合力系统具有可变性,它是一种动态性的合力系统,一方面构成合力系统的内部因素、各个分力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它们的力量的大小和变动的方向都影响着合力系统的可变性;另一方面合力系统内部各种分力的统一,是在彼此之间的协调和排斥的矛盾关系中实现的,因而就必然推动着合力系统呈现出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综合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发展:第一,“合力论”是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它科学地揭示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创造性和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相统一的关系;第二,“合力论”是对恩格斯早年关于社会历史是人和人的活动的历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三,“合力论”更深刻、更具体地揭示了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根本特点在于社会历史规律是主体活动系统的规律、是反映主客观的全面关系的规律,是有人参与其中的规律。总之,“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思维,是对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康晓静:在晚年恩格斯的研究中,您尤其重视恩格斯在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这项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您能不能谈谈看法。
朱传棨:恩格斯晚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叙述马克思的思想史,这同样也是马克思本人的意愿。这项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恩格斯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写了许多有关马克思思想史研究的论著,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可以将这些论著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叙述马克思的思想和论著的文献。1876—1886年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深入地研究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在哲学和其他各种科学领域中引起的变革。1888年,恩格斯在史料发掘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一是开创了发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手稿的先例;二是具体说明了马克思和他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经过、目的及其遭遇;三是说明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
第二类是叙述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的文献。19世纪70—90年代中期,恩格斯为他和马克思的许多著作写了序言、序言补充以及《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阐述了《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形成的过程,高度评价了《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恩格斯说:“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还进一步说:“虽然……《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恩格斯还进一步指明《哲学的贫困》“是1846年到1847年那个冬天写成的,那时候,马克思已经彻底明确了自己的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基本点”。
第三类是书写马克思的思想传记。1877年,恩格斯写了《卡尔·马克思》一文。这是恩格斯写的第一部马克思的思想传记。在这篇传记中,恩格斯概述了马克思的两个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论证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的科学内容及其伟大意义。1893年3月,恩格斯应《政治科学手册》出版人的请求,写了第二部马克思思想传记——《马克思·亨利希·卡尔》。这是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为马克思写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传记。这部传记与1877年写的第一部传记《卡尔·马克思》有很大区别:不是着眼于马克思的重大科学发现的研究,而是注重马克思的生平事业的研究和说明,以便具体地澄清形成史中一些问题。该传记还记述了他和马克思从1845年以后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和理论活动,特别是把马克思已经发表的著作目录详尽地开列出来,其中对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的三篇文章较为重视。总之,恩格斯这部传记是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观点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最珍贵的著作。后来,恩格斯在1895年4月15日写给费舍的信中说,他曾以《卡尔·马克思的处女作》为书名,编辑出版马克思在《莱茵报》上的三篇文章,并作了序。令人遗憾的是未等到这部书和计划面世与实现,恩格斯就与世长辞了。
通读上述三类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在晚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否定马克思的思想,而是丰富和发展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我们还可以看到恩格斯的另一个身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研究的首创者。这些证明,“差异论”者想用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来否定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没有根据的。
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极为丰富,除了上述讲的宗教批判思想、理性哲学的创造、自然科学和历史辩证法的研究、“合力论”、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研究等之外,恩格斯还在历史哲学、人类学的研究、《资本论》的文献整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今天,我们从探讨恩格斯哲学的研究范式入手来破解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的难题,旨在解决当代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这个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要把恩格斯看作是富有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二是从发展的观点研究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从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变化中把握历史辩证法的精髓,从而发现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正确认识恩格斯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两个方法,我们就能够深化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