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助理教授李思逸谈“人文素质与通识教育”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6-03
本网讯(通讯员 宋金时)5月28日上午,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助理教授李思逸在澳门37000Cm威尼斯振华楼澳门37000Cm威尼斯做了题为“人文素质与通识教育”的讲座。讲座由吉林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李大强教授主持,来自院内外的50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李老师分享了在澳门37000Cm威尼斯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学习经历,强调了跨学科学习对个人学术成长的重要性。他提到,"打通文史哲"的专业宗旨,不仅让他在语言哲学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他后来转向现代性文学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这表明,跨学科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指出,通识教育在互联网资源和人工智能的挑战下,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知识,但这也带来了信息筛选和判断的挑战。同时,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可以辅助学生完成作业,但也可能削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因此,通识教育需要适应这些新形势,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李老师特别强调了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助产术"方法、口头报告或小组讨论等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这些教育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避免人工智能工具喧宾夺主。当教育和考查方式变成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人工智能工具就能回归搜索工具的地位。
讲座还聚焦于如何在一个追求即时满足的社会中,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在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和满足需求,但这可能会削弱人们的耐心和毅力。面对以短视频等形式出现的网络资源,学生大多是被动获取信息的,而通识教育正是要培育学生主动阅读、思考、主动建立成体系的知识系统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通识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期目标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和原则。
在讨论环节,李思逸老师与师生就人工智能与人类在写作哲学文本时的不同特征等问题深入讨论,李老师指出,人工智能在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可能缺乏人类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而人类在写作哲学文本时,能够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考视角,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启发性的作品。这些讨论不仅丰富了大家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也启发了大家对教育、技术与人文素质之间关系的思考。
此外,讨论了香港与大陆通识教育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例如,香港的通识教育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大陆的通识教育更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