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数智时代的哲学教育与文化素养——赵林教授执教40周年研讨会”顺利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6-03

本网讯(通讯员田昶奇 )5月28日-29日,“数智时代的哲学教育与文化素养——赵林教授执教40周年研讨会”在振华楼B301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山西大学、辽宁大学等单位的30余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澳门37000Cm威尼斯苏德超教授主持。苏德超指出,本次研讨会将围绕数智时代、哲学教育和文化素养三个关键词来纪念赵林教授执教40周年。在数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哲学教育与文化素养既面临机遇,也会遭遇挑战,赵林教授40年的执教经验,能够为今天的哲学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

澳门37000Cm威尼斯院长李佃来教授和副院长李志教授代表澳门37000Cm威尼斯分别作了致辞。

李佃来代表澳门37000Cm威尼斯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赵林教授执教40周年,他所主持的精品课程展现了一位教育者深厚的学识与人文情怀,他的课程不仅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课程传递了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拓宽人文视野,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希望未来有更多教育者能够像赵林教授一样,将哲学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真理、走向美好。并引用了孙正聿教授的观点“哲学就是哲学教育”,进一步强调了哲学教育的核心意义。李佃来认为,“哲学就是让人成为人”,而哲学教育正是要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引导他们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自由。通过哲学教育,学生们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这些都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李志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赵林教授作为一位在哲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深知哲学和人文素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工具,打破时空限制将哲学的智慧与人文素养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人能更多随时随地接触到高质量的哲学教育,为推动哲学知识的普及、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赵林教授执教的最后一年,还特地开设了《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化》的新课程,这表明哲学教育的落脚点还是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

随后,与会嘉宾叙述赵林教授的哲学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在哲学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澳门37000Cm威尼斯物理学院石兢教授回忆,当初一位物理系学生对自己说:“感谢您推荐我上赵林老师的课。我本来出生于一个小乡村,因为他的课,使我认识了世界,现在我要去学天文学,去认识整个宇宙。”该生目前在天文台工作。石兢总结,正是文化素养的提升,使这名学生不再以狭隘的眼光看世界,从而扩展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李佃来教授)

(苏德超教授)

(李志教授)

(石兢教授)

会议中,澳门37000Cm威尼斯赵林教授做了《教学相长,知行合一——悬车之年学术心路反思》的主题报告。澳门37000Cm威尼斯陈波教授做了《理解赵林这一代人》的回应。

赵林反思自己五十多年的哲学思考与四十年的哲学教学实践,总结了四大要点。第一,人文学的基本宗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都可以综归于人文学名下,它旨在提升人的主观境界,不同于以改造客观世界为旨归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赵林指出,人的主观境界与其生存状态息息相关:“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世界就有什么样的意义;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目光,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色彩。”人文学的目标就在于使文、史、哲、艺相互交融,增加人的生命广度。第二,学术素质的熏陶。青年学人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视野,而应培养宏观学术眼光,实现文、史、哲、艺的交汇贯通。赵林强调,学术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有机论(或生成论)的思维习惯和宏观性(或长程性)的历史视野。前者要求把研究对象(哲学理论或历史现象)看作活泼泼的成长着的生命,后者要求把握共时性的文化精神和历时性的思想脉络。赵林指出,康德哲学的一个缺陷就在于缺乏历史感,知识和行动要实现真正的统一,需要诉诸动态的历史,从费希特到黑格尔正是沿着这条路突破了康德。第三,治学境界的升华。做学问的真正境界是做“为己之学”,做学问就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超脱于种种的外在规范。第四,“教学相长”的三统一精神。三统一精神分别是黑格尔视角的逻辑、历史、地理相统一(治学不仅需要历史的时间维度,还需要地理的空间维度),人文学立场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德性情操相统一(思想离不开精神与情操的润泽,做学问需要能被自己的东西感动,学术才会有灵性),以及知行合一原则的读书、反思、践行相统一。

赵林举教学案例来说明上述要点如何体现于自己的治学实践。在讲授希腊文化时,赵林强调要把它看成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从作为童年教养的荷马史诗、到作为成年的反思与沉沦的希腊悲剧和喜剧、再到作为暮年的彻悟与寄托的希腊哲学。这种生命历程综合了文、史、哲、艺,对它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书本与文字,还需涉猎相应的文化背景、悲喜剧,等等。在讲授启蒙运动时,赵林强调要重视英国启蒙与法国启蒙的区别。英国的宗教宽容和政治宽容构成了科学与民主茁壮生长的良好土壤,结出了牛顿力学与洛克政治哲学两颗硕果,法国的政治宗教专制与文化开放之间的深刻矛盾导致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偏激性,造就了理性的膨胀与信仰的危机,无神论、唯物主义与法国大革命,二者的区别揭示了两种现代化道路的分野。赵林补充,德国启蒙内含了普世性与民族性的张力,而对内在的关注,则使德国思想从精神的狂妄走向对世界的改造乃至颠覆。

(赵林教授)

最后,赵林指出治学的第一要义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提出在数智化、专业化的今天,希望各位年轻教师仍保持宏大的哲学视野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在哲学教育中感动学生。

陈波在回应中认为赵林是“50后”学人的代表,集中体现了这一代人特有的心路历程、理智追求与人格追求。陈波总结了这一代学人的三大特点。第一点是饱经沧桑,青少年经历了复杂坎坷的生命历程,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却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这一代人深知大学机会难得,因此真诚地热爱知识。第二点是真诚探究。这一代学人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因此他们在进入大学,广泛地进行阅读,并基于这些阅读进行思考。以赵林为例,他最开始钻研的是哲学和历史,然后发现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张力,便把视野投向宗教,接着发现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在关联,随后以此为基础,考察整个西方文化。陈波强调,这一代人不只是立志做靠谱的真学问,更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希望自己的治学能促进国家进步。赵林考察西方文化的落脚点是进行中西文化比较,以促进中国文化进步。第三点是默默坚守。这一代人坚守自己的价值原则与追求,体现为:尊重他人的人格,真诚友善对待陌生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坚守自己的立场与原则;恪守职业操守,自己的学问要经得住自己的检验;坚持独立思考,把人格与对现实的关切投入学问。不过,陈波也指出这一代学人也有自己的缺陷,这体现为青年时期缺少名师指导,只能独自摸索、自寻去路,因而知识繁杂,缺乏条理的体系,另外这一代学人的外语能力集中于读写,听说能力相对不足,这限制了他们与国际的交流。陈波最后殷切期望,后学能在自己这一代学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问。

(陈波教授)


针对赵林的报告,参会学者围绕哲学专题研究、哲学教学研讨、哲学史教学反思、数智时代与哲学教育、哲学与人文素养五大主题,做了20场发言。


主题一:哲学专题研究。

山西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梅剑华教授在报告《点燃理性的火焰——赵林教授的形而上学之思》中,评论了赵林的著作《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指出该著作的价值在于以分野而非汇通为出发点来对比中西哲学,因为“只有明白差异,才能明白差距,只有明白差异,才能明白自身的位置或价值”。梅剑华认为该著作总结了两点差异:第一,西方哲学的核心是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伦理学;第二,西方哲学徘徊于逻辑实体与宗教实体,中国哲学立足于道德实体。梅剑华主张,西方形而上学的核心是实体,它奠定了样态与属性,描述了世界的基本框架,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经验性的道器关系发展为抽象的有无关系,进而成为理气形而上学。他最后指出,形而上学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而形而上学是理性最好的证明。

(梅剑华教授)

黑龙江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刘伟冬教授的报告《德国泛神论之争中的理性》总结了雅可比、门德尔松和康德对理性的态度。雅可比指出启蒙理性实质上只是知性,而知性只是有限的、中介性的思维方式,因此知性一旦要去认识无条件的真理,要么承认这种真理不可认识,要么把绝对的东西曲解为有条件的有限的东西。雅可比本人把虔敬的情感当作理性。门德尔松强调常识成为理性的权威,常识可以为理性的思辨运用确定方向。康德则主张理性包含理性的理论运用和理性的实践运用。

(刘伟冬教授)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楼副教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观:批判理论与理性的未来》为题,梳理了法兰克福学派在不同阶段对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理性概念的负面含义较重,霍克海默认为理性被简化为技术和工具性思维,阿多诺强调理性也是统治的手段,马尔库塞提出理性被技术和消费文化所控制。到了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将重点放在理性的社会交往维度,强调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和理解,以话语伦理为基础重建社会理性,并处理相应的现实社会议题。

(洪楼副教授)

西北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李艳讲师的报告《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及其影响》聚焦于《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叙述了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及其影响。奥古斯丁早在《忏悔录》中记载自己个体生命经历之际,就隐藏着他对历史上每个人的忏悔以及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目的和意义的思考,并且最终在《上帝之城》中完整呈现。在《上帝之城》,他从人类的整体视角出发,详细考察了人类的堕落,人类历史的进程以及人类历史的终极性、目的还有意义的问题。李艳总结,奥古斯丁对历史的思考建立于对人格的发现,他对历史的探讨其实也是对历史中每个个体生命的探究。

(李艳讲师)


主题二:哲学教学研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丁三东教授以《心灵哲学视野下的哲学教育》为题,探讨了哲学教育的目的。针对有人认为哲学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心灵,丁三东建议先澄清“塑造”的含义。他引入了“三位一体”大脑假说,该理论认为人类大脑分为“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某种程度上对应柏拉图区分的欲望、激情与理性,三者能相互影响。哲学教育旨在激发新哺乳动物脑的理性能力,帮助人进行观念反思,进而启发人进行观念创造。因此,哲学教育涉及的塑造是自我塑造,哲学教育的目的是促成一个人自我塑造良好的心灵。

(丁三东教授)

辽宁大学哲学院叔贵峰教授的报告《西方怀疑主义传统与哲学的怀疑精神培养》认为哲学的每一步发展都要面临着怀疑主义的挑战。怀疑主义的哲学精神内核有三方面:区分显现与物自体;反对主张能认识物自体的独断论;质疑主客二分的知性思维认识方式。德国古典哲学中有两条走出怀疑论的路径,一条是以康德为代表的主客二分的先验哲学路径,另一条是以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主客一元的思辨哲学路径。怀疑主义对哲学教育的贡献在于:第一,反对一切独断的怀疑精神;第二,有助于掌握辩证法,因为它以“理性的否定(怀疑论)”作为“知性肯定”与“思辨肯定”的中介。

(叔贵峰教授)

南开大学哲学院张仕颖教授的报告《宗教哲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处理了宗教哲学的学科定位、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全球宗教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视野三个问题。首先,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不同于宗教性的哲学(religious philosophy),它站在信仰的立场之外,仅关涉宗教的哲学维度。其次,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会涉及理性与信仰、知识和信仰之间的张力。最后,在强调全球视野的同时,还必须坚持未来中国文化的更新和建设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张仕颖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闻骏副教授以《新文科视域下哲学教育的创新内涵与为新之道》为题,回忆了他从赵林教授的哲学教育的收获,并提出在当下发扬这种哲学教育需要克服的挑战。闻骏总结,赵林的哲学教育有三大特征:第一,自由开放与宽容的学术精神;第二,注重哲学史、思想史的训练与经典文本的阅读;第三,以学术翻译带动学术研究的治学方法。在当代,进一步发扬赵林的哲学教育理念,需贯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协调团队科研与个体生命科研之间的张力;第二,处理以产出和成果为标准的工程学式考核压力;第三,回应学生与学术的内卷化;第四,应对注重哲学问题而非哲学史传统的分析进路。

(闻骏副教授)

辽宁大学哲学院王志勇讲师在报告《哲学教学中思想实验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中,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王志勇认为哲学教育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对哲学不感兴趣的人感兴趣。他认为通过思想实验,可以把哲学问题对象化、情景化,使学生了解哲学问题、熟悉哲学工具。例如,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就是通过一系列思想实验来对日常信念进行怀疑。借助思想实验,还可以对既有的哲学观点提出挑战,使学生了解哲学辩驳。

(王志勇讲师)


主题三:哲学史教学反思。

吉林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李大强教授的报告《哲学教育中的哲学史》分析了哲学史与哲学教育的关系。李大强注意到,一些哲学讲授者在解读哲学经典时,持“方便”与“随便”的态度,反而更能满足受众对哲学的需求,一些学术能力较强但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钻研经典,而是根据自己的立场对经典进行提炼和重构,反而能高效率地产出成果。李大强叙述了布罗德与维特根斯坦的争论,一方认为哲学的目标是在各种理论之间做取舍,因此需要学习哲学史,另一方否认哲学以此为目标,进而否认学习哲学史的必要性。李大强提出,哲学真正需要的是社交性,哲学家能与同行彼此交流想法,提出反馈。

(李大强教授)

贵州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韦政希副教授的报告《新文科视域下的<西方哲学史>教学实践》基于概念与直观双重要素,回答哲学如何促进新文科所要求的跨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要求的是概念与直观的新发现与重组,而哲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以及敏锐的直观与共情能力,前者体现为求真精神与批判精神的习成,后者体现为道德情感的涵养与道德担当的培养。相应地,这也要求教师进行这两方面的自我培养。

(韦政希副教授)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苏丹讲师以《将哲学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为题,报告了为思政课加入哲学史要素的教学策略。刘苏丹发现,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往往关注如何追求正确答案以获得高分,对答案背后的来龙去脉关注较少。有鉴于此,她加入对哲学史的讲解,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与宏大的哲学发展脉络相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哲学史经典问题的回答,从而使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正确性。

(刘苏丹讲师)

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宗超讲师的报告《哲学经典讲解策略》梳理了讲解哲学经典需要克服的四大挑战。第一,学生缺乏对哲学的热忱,也缺乏系统的哲学课程。第二,学生学习哲学的动机各异,有的是为了寻求心灵安慰,有的则是为了获得自我认同感。第三,在哲学教育过程中,师生都会出现兴趣衰退现象。第四,哲学概念本身具有深刻性与复杂性,不易讲授。有鉴于此,哲学教学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胡宗超讲师)


主题四:哲学教育与数智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澳门37000Cm威尼斯程新宇教授的报告《ChatGPT与高校哲学教育:机遇、挑战和应对》认为,ChatGPT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和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但在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会依赖它,进而抄袭作业,不利于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GPT存在随意编造虚假信息的情况,因而也无法保障它所提供的知识的准确性。教师则可能依赖GPT的教学资源或用它来生成论文造假。有鉴于此,教学人员从GPT“照着讲”到“接着讲”,优化教学和考试方法,从而对去粗存精。这也离不开相关原则和规范的制定与管理的加强。

(程新宇教授)

吉首大学人文学院张帅讲师以《数智时代对哲学原典的教学反思》为题,报告了她工作四年的哲学教学实践心得。张帅提出,数智时代需要我们谨慎反思的最大的问题是在智媒体影响和推动下,如何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而这离不开对哲学原典的阅读。她把哲学原典教学的作用总结为三点:第一,用阅读哲学经典对抗“信息茧房”的负面;第二,发现个体及尊重个体;第三,形成系统性的思考。张帅强调,在哲学原典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展示了她如何向学生讲解中西方对谦虚的不同理解。

(张帅讲师)

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系李梦雪博士研究生以《和人工智能一起写作业——数智时代下的哲学教育观察》为题,讲述了她担任助教期间遇到的与AI相关的教学实践。该课程要求学生向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提出哲学问题,并评价它给出的回答。李梦雪统计,学生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速度快、知识面广、条理清晰和检索能力强,相比之下,人类在逻辑思考与论证、精确、创新和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更大。她总结,人类与AI共处是必然的未来,因而需要共同进步,各取所长。

(李梦雪博士生)


主题五:哲学与人文素养。

澳门37000Cm威尼斯外国语学院王爱菊教授的报告《哲学与我的文学研究》思考了如何实现哲学与文学的相互交融。王爱菊回忆,赵林教授的哲学教育让她学会了如何怀疑别人、如何面对别人的怀疑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建构。王爱菊将收获到的心得运用于洛克与18世纪英国文学研究,指出当代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两种路径,前者区别文本与语境,专注于文本,后者侧重跨学科研究。在文学研究的后理论时代,文学与哲学作为文本具有相通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实现文学哲学化与哲学文学化。

(王爱菊教授)

澳门37000Cm威尼斯贺念副教授的报告《“审美Schein王国”与教化(Bildung)——论“艺术之真”与哲学的“人文精神”》藉由Schein概念的演进,分析了哲学美学对人文素养的贡献。Schein概念早先呈负面含义,在柏拉图看来,它是对摹仿理念的现象的摹仿,与真距离最远,在康德看来,它是源于判断的错误。然而,席勒拯救了Schein概念,强调所有审美的、艺术的都在Schein王国,它实现了对知识与道德、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因此贺念建议将它译为“显现”而非“假象”。贺念进而指出,海德格尔的艺术现象学建立了“有多少Schein,就有多少Sein”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理解美育与教化的原则。

(贺念副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李斯副教授的报告《明末三柱石剖析》以徐光启、李之藻跟杨廷筠的利玛窦的交往为例,分析了晚明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明末士大夫体现出了明显的思想开放性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着眼于时代需求与社会价值重构。由于这种胸怀,晚明士大夫引入西方的数学等知识,促进了明清时期天文历学的发展。

(李斯副教授)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周锴副教授的报告《西方哲学思维逻辑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梳理了西方音乐教育哲学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之前,音乐教育哲学以实用主义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审美论成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音乐教育功能主义哲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对审美论与功能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开始崛起。

(周锴副教授)

与会嘉宾的发言激起了现场的热烈讨论,赵林全程旁听发言并做了点评。赵林指出,由于时代的不同,这一代的青年教师会面临自己这一代所特有的瓶颈与坎坷,上一代的经验未必适用。然而,他希望青年教师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培养自己的情怀,立足于宏大背景,学术生涯是一条漫漫长路,今天的付出总会在将来结成丰硕的果实。与会的青年武大博士也返回母校,汇报自己的教学经历,其中包含了很多感人的细节。例如,张帅与其他青年老师在吉首大学联合开设了《哲学与人生》的全校通识必修课程。针对这段经历,澳门37000Cm威尼斯王咏诗副教授表示,张帅在推进事情时,只看事情该不该做,没有私虑,正是这种简单带给了她勇气,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教师的美德。刘苏丹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置于哲学史脉络,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杰讲师表示,刘苏丹的教学实践为他自己的授课提供了重要启示,让他明白不仅要向学生讲马克思说了什么,更要向学生讲明白马克思为什么会这么说。

(王咏诗副教授)

(陈杰讲师)

最后会议闭幕致辞。澳门37000Cm威尼斯杨云飞教授作闭幕辞。杨云飞指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既有赵林教授的哲学教育理念的讨论,也有陈波教授对赵林教授的惺惺相惜的表达,还有与会嘉宾关于哲学问题的理性探讨、感性回忆以及对相关问题的真诚困惑。当今的数智化和专业化为哲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传授哲学知识方面不被人工智能取代、如何保持宏大与开阔的视野,是困扰在人们心头的挑战。赵林教授的40年执教实践提供了回应这些挑战的方向。人能够把自己生命投入教学,能够把学问与生命相结合,这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做到,而当人做到了这些,他的视野自然会宏大起来。杨云飞最后表示,希望与会嘉宾进一步发扬哲学教育的热爱和融贯贯通多学科的治学路径,这样可以使哲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在数智时代不断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

(杨云飞教授)

(合影

( 摄影: 宋柏杨、李心怡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